“我初次跟他们接触,就被他们身上的那种精神感染。他们滑得特别棒,那种“强”是不经意的。一看到他们,我就觉得:哇,这么燃,这么拼。”
一位赛事培训负责人在2022年3月3日《焦点访谈》节目中这样说道。
这3名又“燃”又“拼”的运动员,都是参加冬残奥会比赛的选手,他们是来自辽宁的孙鸿胜、陈亮,以及河北的张雯静。
在采访中,3位选手说了3句话。这3句话看似很普通,却足够沉重。
因为这3句话不仅道出了高山滑雪运动员的心声,而且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冬奥会选手的魅力都在这里。
01 站在赛场那一刻,使命感就不一样了
1994年8月,国家机关头一次招考公务员,很多刚毕业或有点知识储备的人都在紧张地备考。他们打算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获得一份具有光荣“使命感”的工作。
有趣的是,同年4月1日,《焦点访谈》在正式播出;12月,体育频道开始试播。
同样是这一年,在辽宁省庄河市一个叫青堆镇的地方,有户幸福的小家庭迎来了他们赋予无限“使命感”的男孩。
不过,青堆镇的人谁也不知道,这个普通的男孩,20多年后会带着“特殊使命感”出现在他们面前。
这个男孩就是孙鸿胜。说起他的“特殊使命感”,还得从2000年说起。
2000年12月8日,一向活泼健康的6岁男孩孙鸿胜突然遭遇意外,失去了双臂。小小年纪的他还没好好体验过童年的快乐,就要面对未来无数个痛苦的“黑夜”。
孙鸿胜父母看着年幼的儿子这样,满是心疼,却又无奈。
他们的心撕心裂肺的痛。未来怎么办?儿子还有希望吗?
想到这里,孙鸿胜的父母就悲痛不已。“使命感”什么的完全不重要了,只要生活能自理就是儿子最大的使命感。
可日子还得过。面对眼前的痛苦遭遇,孙鸿胜的父母只好把眼泪往肚里咽,一边偷偷地难过,一边想尽办法为孙鸿胜进行各种训练。
几年下来,青堆镇人都以为无法自理的孙鸿胜,却渐渐学会了自己吃东西、穿衣服、洗脸洗澡、上厕所,甚至还学会了用双脚洗衣洗头、写字翻书、使用手机、操作电脑。
常人能做的,孙鸿胜一样没落下。这让青堆镇的人感到很意外。不仅如此,他还酷爱体育运动,在失去了双臂的平衡下,竟然学会了骑滑板车和自行车。
要说孙鸿胜顺顺利利就学会了这些,也是不可能的。他摔了很多跟头,一次又一次;流了很多血,一回又一回。只是这些挫折并没有 “打垮”他,反而让他的身体素质变得越来越好。
到了2008年,孙鸿胜有幸到沈阳一家游泳队训练。
在训练期间,他的教练和队友都对他很好,总是鼓励他。渐渐地,孙鸿胜找到了自信。一段时间后,他的体育天赋开始显现,并得以施展。
孙鸿胜的家人得知后喜出望外,亲戚朋友还凑钱资助他去云南参加更高级别的游泳训练。不过,仅一年后,孙鸿胜就主动放弃了训练。因为游泳训练费用太高,他不想再连累亲朋好友。
心太善的人,可能老天也会庇佑。2016年秋季的一天,国家残疾人滑雪队的成员听说孙鸿胜有着良好体育基础,于是就选中孙鸿胜,让孙鸿胜成为一名国家队残疾人滑雪运动员。
然而,孙鸿胜对这“意外之喜”并没感到兴奋,而是担忧。他深知自己恐高,又缺少双臂,平衡力难以掌控,而高山滑雪这项运动对自己来说太冒险了。
幸好,孙鸿胜乐意挑战。他克服了高山滑雪的高度和速度带来的恐惧,扛住了强度高的体能训练。并在2018年“全国残疾人高山滑雪锦标赛”上,获得男子组站姿级别超大回转第3名的好成绩。
这一次,亲朋好友和青堆镇的人见到孙鸿胜,已是在体育频道屏幕前。
高山滑雪项目挑战非常大。而作为中国队仅有的一位失去双臂的滑雪运动员、冬残奥会的选手,孙鸿胜挑战普通人难以挑战的项目,其难度可想而知。
孙鸿胜说,站在赛场的那一刻,使命感就不一样了。看着印有“中国”字样的运动服,就有着光荣的使命感,哪怕成绩不是那么突出,他也有了足够的信心挑战自己,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02 只想为国家取得好成绩
与孙鸿胜一样,陈亮也是辽宁籍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运动员。
不同的是,陈亮来自铁岭,1997年出生,比孙鸿胜小了3岁。他并不恐高,只是身体被禁锢在滑雪器中的感觉不好受。
其实,陈亮原本不必将身体禁锢在滑雪器里的。
这一切都因为2006年的一天,9岁的陈亮脑海中突然萌发了个主意。这个主意让他觉得特别过瘾,于是他趁家人不注意,大胆地做了一个决定,冒险爬到路过家门口的火车上去看风景。
有想法固然好,爱冒险也是一种勇敢。但挑战的后果呢?
少年陈亮,见到每天从家门口快速经过的列车习以为常,以为天天见就少了危险。
现实往往比想象更残酷。陈亮摔下之后左腿需要截肢,遗憾地成了“独腿”男孩。
陈亮的冒险挑战,陈亮的母亲最不愿提起。她知道儿子爱冒险,把家门口的火车道当成了司空见怪的村中小道,完全不顾安危,任意攀爬玩耍,以致成了遗憾终身的事。
陈亮的父母非常自责,后悔不已,他们觉得如果自己家离火车道远远的,也许事情就不会发生了,还可以让一家人,特别是儿子过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日子。
可惜,时光无法倒流,一切都已来不及。
抚平最初的痛苦后,陈亮的父母像孙鸿胜父母一样,开始拼命干苦力、攒钱。渴望为陈亮的未来生活尽可能提供更多的保障,希望儿子有机会像正常孩子一样成长。
于是,在乡村务农的陈亮父母,早早地就在自家旁边盖起一幢漂亮的房子,打算让儿子留在身边方便他们照顾。
不知不觉,陈亮开始上中学了。陈亮的父母惊喜地发现陈亮的身体素质不错。虽然少了一条腿,但可以跳得很高很远。
2012年,一次陈亮和几个男孩在老四平镇中学校园里蹦蹦跳跳,嬉笑玩耍,好不快活。陈亮虽“独腿”却走得飞快,给前来学校办事的昌图县残联工作人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久后,辽宁省残联体训队到昌图县来探访,寻找“好苗子”。此前被昌图县残联工作人员发现的“好苗子”陈亮,自然在入选名单中。
而与陈亮一起入选的还有另外两名同学,不过可惜的是,只有陈亮一人在继续坚持艰苦的训练。
一开始,陈亮主攻轮椅项目。直到2016年,他被推荐到国家队,参加高山滑雪的练习。
由于身体原因,陈亮只能坐进坐姿滑雪器里参加比赛。而坐姿滑雪器犹如一个“硬架子”,它会把整个人支起来。在滑雪运动时,坐姿滑雪器很难受人控制。
为了与滑雪器融为一体,陈亮不得不与滑雪器“和解”。
陈亮说,刚接触滑雪器时,滑雪器像一个“累赘”拖着自己。很多时候,自己都被它牵着走,根本操控不了它,只能被它操控。如果滑雪器往下直滑,他也只能被迫跟着,无法“使唤”。
经过一个多月的“磨合”后,陈亮才能与滑雪器很好地立在雪面上,摔跤也变得少了。大多时候,陈亮还能操控滑雪器,给滑雪器一些力量,让滑雪器“顺从”他。
高山滑雪异常辛苦,而且危险系数特别高。
尽管陈亮喜欢冒险,但在2018年3月的一次训练中,意外还是发生了。他不慎摔伤,导致健全的右腿胫骨粉碎性骨折。
看着健全的腿呈现“分离”状态,陈亮心想自己失去了一条腿,难不成还要再失去一条?
想着想着,陈亮开始犹豫了。
然而,在训练队里,他看到身边的队友们一个个异常努力,就算碰到再大的挫折也仍在奋力拼搏。陈亮深受队友感染,于是他选择继续训练。
一段时间后,陈亮与滑雪器配合得越来越好,滑雪技术突飞猛进。在2018至2021年的全国残疾人高山滑雪锦标赛、残疾人高山滑雪全运会,还有残疾人高山滑雪亚洲杯等赛事上多次获得高山滑雪回转项目第一名。
对于这些优异成绩,陈亮觉得是因为大家在鼓励他,而他选择了冒险挑战。如果不是队友和教练,以及亲人的支持,他恐怕无法取得。
在采访中,他带着黑框眼镜,露出洁白的牙齿,微微地笑道,苦点累点没关系,他就想为国家取得好成绩,也想让五星红旗升起来。
03 我是中国人,我再也不会摔了
2022年3月12日的冬残奥会赛场上,五星红旗再一次升起来了。
因为有两名中国运动员在高山滑雪女子回转坐姿组比赛中,分获银牌和铜牌。其中获得银牌的是河北邯郸籍运动员张雯静。
说起张雯静,或许很多人都有点陌生。
在中国残奥高山滑雪队中,张雯静算是个小妹妹。她2002年出生,加入高山滑雪队时只有14岁。
张雯静说,一开始她连“什么是滑雪”都不知道,后来又被安排去练习高山滑雪,更加愕然。
好在她年龄最小,适应能力强。仅一个月后,张雯静就获得去荷兰参赛的机会。这是一场初级水平的残疾人滑雪赛,尽管赛场规模比冬残奥会要“小”的多,但对张雯静来说,是人生第一场重要比赛。
然而,张雯静的首场重要比赛,就被现实狠狠地打击了。
在荷兰的赛场上,张雯静朦朦胧胧听到了广播在喊自己的名字。跟随名字一起说得,还有她来自中国,摔了什么的一大堆。
张雯静顿时流下了眼泪。她觉得自己好丢脸,在心里不断地说:“我代表中国,我摔了。”
此时,张雯静一边自责,一边勇敢地站起来。她想继续比赛,可是主办方却怎么也不让她再继续滑了,还说张雯静失误,没有了成绩。
张雯静很失落,不过她立刻调整了自己的情绪。
从荷兰回国后,她便迅速投入到训练当中。每天早上很早就开始训练,一直这样坚持了很长时间。
她相信好好练习,就能好好比一场赛。长期努力坚持下去,一定会出一个好的结果。再说国外运动员滑得那么久,自己更应该多加练习。
训练频繁,难免遇到低谷期和瓶颈期。幸好,张雯静总是以最快速度调整自己的状态,并让自己长时间保持积极前进的姿态。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去荷兰参加比赛摔倒的两年后,张雯静凭着亮眼的训练成绩,再次得到赴荷兰比赛的机会。而这次比赛,张雯静发挥稳定,不仅没有摔倒,反而收获了一枚金牌。
回顾比赛,张雯静再一次落泪。她看到自己在失落的地方以第一名的身份出现,感慨万分。她不仅证明了自己,也“证明”了光荣的“使命感”——五星红旗在荷兰升起。
此后,张雯静开始尝试更多的“冒险”,除了参加克罗地亚、捷克等地举办的欧洲杯外,还参加了新西兰南半球杯,以及瑞士、意大利、斯洛文尼亚世界滑雪赛事。
她的“冒险”活动,大多挑战成功。张雯静的名字也多次出现在“奖牌榜”上。
当然,最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张雯静在北京冬残奥会上的表现。
冬残奥会上,张雯静仅在6天内就收获三枚奖牌。这三枚奖牌来自高山滑雪女子大回转(坐姿组)、超级大回转(坐姿组),以及女子回转—坐姿三项比赛。
其中女子回转—坐姿比赛中,张雯静以1:40.18 的成绩获得银牌。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张雯静再也没摔了。
写在最后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无论是夏季奥运会,还是冬季奥运会,或者冬残奥会,都是体育盛会。
在每位残奥运动员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对于生命的独特诠释,以及无限光荣的使命感。孙鸿胜、陈亮、张雯静,以及所有冬残奥会选手,无不如此。
他们在冒险的同时,敢于拼搏、挑战,用难以想象的艰难训练赢得世界的掌声,展现冬残奥会选手的无限魅力。
北京冬残奥会过去一年了,世界的冰雪运动还在继续。愿冰雪运动能继续让他们变得强大,自信而又乐观。
作者:欢妹子
审稿:己过
校对:林暖
投稿时间:2023-03-15 最后更新:2023-03-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欧洲杯线上买球的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欧洲杯线上买球 copyright 2008-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欧洲杯线上买球-2024欧洲杯投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