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线上买球-2024欧洲杯投注官网

外国音乐家的励志故事-欧洲杯线上买球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恺撒。那么还有哪些外国的音乐家呢?下面是品学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外国音乐家的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外国音乐家的励志故事:交响音乐家海顿

  1791年的一个晚上,在维也纳的一座贵族府邸里,一曲《g大调第94交响曲》正在演出。在快速、激昂的第一乐章结束后,按照交响曲的一般格式,徐缓宁静的第二乐章开始响起。那些对音乐并不真正理解的贵妇人们,于是像往常一样昏昏欲睡,漫不经心。然而正在这时,乐队突然爆发出了巨雷般的强奏,使得那些女士们吓了一跳,一下子睡意全无,又专注于台上的演奏了。

  这首曲子的作者就是海顿,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交响乐之父”。《g大调第94交响曲》是海顿的新作,据说,他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教训一下那些在演奏中打瞌睡、不尊重艺术家的贵妇人们。由于这首乐曲的慢板乐章具有如此与众不同的特点,被人们称它为《“惊愕”交响曲》。

  1732年,海顿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车匠家庭。因为嗓音甜美,8岁时被维也纳圣斯蒂大教堂接纳为唱诗班歌童。从1761年开始,海顿在埃斯特哈齐公爵家里当乐长,工作极繁重,地位却很低下。但他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90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1791至1795年间,海顿两次去了英国伦敦,写了12部《伦敦交响乐》,是他一生中最优秀的作品,这使他从此名震全欧。在英国,他的音乐备受欢迎。他出席了威斯敏斯特的亨德尔音乐节,成为牛津大学名誉音乐博士。

  海顿的一生中有几十年的时间在匈牙利公爵埃斯特哈齐的宫廷中担任乐队长。有一年,公爵突然宣布要解散宫廷乐队,这意味着几十位乐师将失去生计。出于对乐师们的同情,同时也为了自己不被解雇,海顿写了一首交响曲,由他自己指挥在乐队解散前的最后一次音乐会上演奏。这首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不像通常的交响曲那样一起结束演奏,根据总谱上的指示,乐队的各种乐器声部都是按照先后顺序依次结束的,乐师们在演奏完自己的声部后熄灭自己面前谱架上用以照明的蜡烛,默默地离开乐队,先是圆号,然后是双簧管、大管、低音提琴。到最后,只剩下两位小提琴师在仅有两支蜡烛照明的昏暗的舞台上演奏着纤细哀婉的旋律。终于,他们也结束了演奏,吹灭蜡烛离去......这种充满伤感的结尾使埃斯特哈齐公爵大为感动,但他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当他明白了蕴含在其中的乐师们惜别的凄凉之情时,当即做出决定,不再解散宫廷乐队。这部乐曲最后被定名为《告别交响曲》。

  又有一次,海顿的新作《第96交响曲》举行首演,大厅里坐满了听众。正当演出进行时,突然,一盏大吊灯从屋顶上落下来,摔得粉碎,然而竟未砸伤一人。听众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感叹:“奇迹!奇迹!”于是,这首交响曲就被后人称为《“奇迹”交响曲》。

  海顿还是德国国歌的作者。海顿受英国国歌《神佑我王》的启发,很想写一首奥地利国歌,以表达他对王室和祖国的忠心。1796年奥地利对法作战,更激发了他写作国歌的豪情。海顿的朋友斯维吞把他的想法告诉了当时的奥地利首相沙劳,沙劳命诗人豪什卡写了“上帝保佑法兰茨皇帝”的歌词。海顿在1797年1月把它谱成了四部合唱的歌曲,其旋律是以一首克罗地亚民歌为基础的。1797年2月12日是奥地利国王法兰茨的生日,这首国歌在维也纳国家剧院和各地的大剧院同时演唱。海顿在这一年晚些时候所作的《c大调弦乐四重奏》中,又把这首国歌的曲调,用作第二乐章变奏曲的主题,这部作品因此被称为《皇帝四重奏》。海顿在他的垂暮之年,特别是在法国军队炮轰维也纳城的日子里,常常满怀深情地在钢琴上演奏这首歌曲,从中得到安慰,可见他对这首国歌的挚爱。如今,这首庄严的国歌已不再属于奥地利了,而成为德国的国歌。

外国音乐家的励志故事:施特劳斯指挥万人演奏

  奥地利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年),所作圆舞曲400首,世称“圆舞曲之王”。他的一生对音乐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872年,施特劳斯为了丰富创作素材,四处旅行。一天,他来到了美国,当地有关团体立即登门拜访,想请他在波士顿登台指挥音乐会。施特芳斯当即应诺。可在谈到演出计划时,他的随从却被这个不可思议的演出规模惊呆了。

  美国人一向是以异想天开而著称于世的。他们想借施特劳斯这位音乐大师之手,创造一次音乐界的世界之最,由施特劳斯指挥一次由两万人(包括 声乐演员)参加演出的音乐会。稍懂一点音乐指挥知识的人都知道,一般能指挥几百人乐队的指挥家已属不容易了,何况要指挥两万人?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为此施特劳斯的随从很为他担心,不管他诣挥艺术再高超,如此大的规模也是无法胜任的。

  施特劳斯仔细地听完对方的介绍,居然很轻松地说:“这个计划确实太激动人心了。本人愿意让它早日变成现实。”当即与对方订立了演出合同。

  消息传开,舆论大哗,人们都想一睹规模如此宏大的演出。

  那一天终于到来了,大厦里黑压压一片坐满了观众。施特劳斯居然指挥得十分出色。近两万件乐器发出了协调优美动听的音乐,数万名观众听得神迷如痴,惊叹万分。

  人们也许会问,施特劳斯难道有超人的本领不成?原来,由施特劳斯任总指挥,下设一百名助理指挥,开场用鸣炮作信号。施特劳斯指挥棒一挥,眼望着总指挥的一百名助理指挥紧跟着也相应指挥起来、两万件乐器霎时齐鸣,合唱队和声响起,数万名观众掌产雷动,真是世界上少有的壮观。

外国音乐家的励志故事:贝多芬练琴的小故事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欧洲音乐史上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他1770年出生在德国的波恩,在贝多芬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在贝多芬才4岁的时候,父亲便把一堆的曲谱放在贝多芬面前让他弹奏,有时候贝多芬把小手都练肿了还是不敢休息。

  一天,教堂的钟声都已经敲了12下了,贝多芬还在练习,他必须等到父亲回来检查他的曲子才能睡觉,母亲看着眼睛眯成一条缝的贝多芬,垂怜的对他说:“孩子,都12点了,先去睡觉吧。”

  “不行,爸爸等会回来看见我没有练琴,会打我的。”

  妈妈对这个酒徒的丈夫也没有办法,只好抱着贝多芬在琴边流泪,很快,贝多芬在母亲的怀抱睡着了,妈妈便把他抱上了床。

  当钟声再次敲响的时候,贝多芬的酒徒父亲回来了,“那个小兔崽子呢,怎么不练琴了?”

  “你不看看都几点了,还让孩子练琴,你要把他弄死才肯罢休啊?”

  “对,你说的对”贝多芬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来到贝多芬床边,把贝多芬提了起来,母亲怎么拦也拦不住。

  贝多芬迷迷糊糊的在琴上一边弹,一边闭着眼睛,尽管如此,贝多芬的琴声还是十分流畅自然。

  “行,这还有点莫扎特的样子。”父亲在一边高兴的说。

  一晃几年过去了,贝多芬从4岁长到了8岁,经过4年的刻苦练习,他的钢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他的酒徒父亲也感到满意,于是便让他在音乐院举行了一次独奏音乐会,这次演出非常成功,父亲享受到了儿子成功的喜悦。

投稿时间:2022-12-25  最后更新:2023-03-15

标签:   励志故事                 国歌   父亲     外国   故事

2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2024欧洲杯投注官网的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欧洲杯线上买球的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欧洲杯线上买球 copyright 2008-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欧洲杯线上买球-2024欧洲杯投注官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