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教父李开复
一个知名跨国公司的副总裁,为何又热衷于中国教育和中国学生成长的困惑,成为全国高校的“超级辅导员”?
“当代青年在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能够接受先进完整的教育,能够有条件专心读书,
并且拥抱了信息时代,他们有幸出生在能够选择的时代,但是,时代并没有传授他们选择的智慧,我发现这是很多大学生不快乐的根源……”
2005年冬的一个晚上,广州华南理工大学,能容纳千人的体育馆人满为患,过道与门口挤得水泄不通,门外,无法进场的同学与检票人员大声争执……
李开复,原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刚刚履新的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正在作一场题为“选择的智慧”的演讲。
这只是他全国高校“巡演”的一幕。2005年10月到11月,“超女”在全国火爆巡演的时候,李开复也在全国火爆“巡演”,不同的是,后者演出的舞台是在大学校园,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合肥,广州,西安,武汉,哈尔滨……多所高校发生炒票事件,在浙大和华南理工甚至有人将票价炒到四五百元钱一张;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数千学生在寒夜里聆听李开复的演讲,里三层,外三层,还有学生专门乘7个小时火车从郑州来到西安……
“这次回来一个月,直接见面的有5万多学生,超过了我过去7年见的。”李开复说。
“校园教父”,王肇辉这样形容李开复在高校学生中的影响力,他是组织此次“巡演”的《中国大学生》杂志社记者,一直跟随李开复在各地演讲。
2005年9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一书,这是李开复“为中国青年写的一本书”,也是他近年来关注中国学生和中国教育的一次总结,行销不到一个月,便登上畅销书榜首,北京更有书店传出“李开复打败哈里·波特”的消息,人民出版社方面透露,这是他们出版的最畅销的非政治类书籍。
一个全球it界的华人精英,为何不谈专业技术方面的问题,却大讲为人处世、修身养性之道?一个知名跨国公司的副总裁,为何又热衷于中国教育和中国学生成长的困惑,成为全国高校的“超级辅导员”?
“不务正业”之路
李开复与中国的亲密接触,始于1998年。当年8月,受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的委派,37岁的李开复来到北京,组建微软中国研究院并出任院长。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微软中国研究院成了亚洲最优秀、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团队之一。
因为工作原因,李开复接触了国内许多高校的大学生。“我所遇到的每一个年轻人,都让我感概万千。”李开复说,“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朝气与活力,也看到了不安和躁动。我希望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成功经验,可以为年轻人提供思想和方法上的帮助。”
2000年8月,一纸调令,李开复被召回微软美国总部,出任全球副总裁。临行前的一件事,更让李开复坚定了从事自己“第二职业”——关注中国学生和中国教育的想法。
当时,一位“来自名牌大学,成绩优异,智商和情商都非常出众”的学生来到李开复办公室,问,“开复博士,我希望自己能像您一样成功。根据我的理解,成功就是管人,管人这件事很过瘾——尤其是在每次发放薪水时,管理者一定会有大权在握的感觉。那么,我该怎么做才能走上管理者的岗位呢?”
李开复问:“你认为,成功到底是什么呢?”
“成功就是有财富、有地位,成功就是做领导、做管理。”
李开复没想到,“一个名牌大学的高才生对成功的认识竟然如此片面和肤浅”。长达几年的时间里,李开复与中国各地大学生面对面交流,与无数年轻人网上沟通,真切地感受到,这种令他惊愕的问题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而带有相当的普遍性。“中国的青年一代经常会走入一元化成功的误区无法自拔……我对中国学生最大的感受是他们活得并不快乐。”
2000年夏天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后的5年里,李开复先后回国15次,做了50场演讲,写了4封“给中国学生的公开信”,并创办了一个专门与大学生交流的公益网站“开复学生网”。
从写公开信到创办学生网
为了影响更多的大学生,李开复先后写了致中国学生的第一封信和第二封信,探讨了诚实正直等品质在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智商与情商之间的关系、大学的学习之道等等问题,这两封信发表以后,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后来有两个学生找到李开复,说你写的信都是给最优秀的学生看的,但中国最需要帮助的是一些普通的学生,你看看最近的马加爵事件。
于是,2004年5月,李开复写了《给中国学生的第三封信——成功、自信、快乐》,这封由马加爵事件说开去的信件开宗明义,“我这一封信是写给那些渴望成功但又觉得成功遥不可及,渴望自信却又总是自怨自艾,渴望快乐但又不知快乐为何物的学生看的”。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人士,李开复并没有受过专门的心理学方面的训练,他查阅资料,下载文章,购买图书,咨询专家,做了大量工作。
第三封信的反馈更加强烈,李开复后来回应道:
“马加爵为什么犯下滔天大罪?如何才能避免下一个马加爵的发生?我不是心理专家,更不是犯罪心理专家,没有资格断定马加爵犯罪的原因。我也不能确定地告诉你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再度发生。我之所以写这封信是因为在我和中国学生交流时发现了很多同学与马一样,没有自信,不快乐,自我封闭。”
第三封信被李开复放到网站上,学生们提了很多问题,开复学生网就这样办起来了。
打开开复学生网,会发现学生们向李开复提的问题五花八门——
“怎样才能获得幸福呢?”“情商智商哪个重要?如何提高情商?”“参加国外比赛失败,非常气馁,怎么办?”“我该做个圆滑的人,还是爱憎分明的人?”“如何专心看书,不走神?”“如何克服演讲紧张?”“升学后,不再是全班第一,怎么办?”“老师做官去了怎么办?”“对专业没兴趣,但是不知对什么有兴趣,怎么办?”“我恨学数学,怎么办?”“如何写履历表?”“印度和中国的竞争, 差距在哪里?”“教育,育人的根本是什么?”“出国不回国是不是不爱国?”……
对许多中国的大学生来说,他们在国内所受的十多年教育,还不如李开复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大。这位微软副总裁在本职工作之外的“不务正业”所产生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他的正业。
开复老师:
就要毕业了,回头看自己所谓的大学生活,我想哭,不是因为离别,而是因为什么都没学到……
这又是一封让李开复久久不能忘记的学生来信,于是,2005年2月,就有了写给中国学生的第4封公开信,《大学四年如何度过》,也就在这时,李开复亲自回复了学生们的第1000封信。
“校园教父”的中国心
“特别有亲和力”,几乎是所有熟悉李开复的人描述他的首选词语。一位记者说李开复是他所见的老总中最没有架子的——无论国内公司还是跨国公司,他在就餐的时候会让员工投票决定上哪一家餐馆;他在私下场合会拿同事朋友调侃,也会拿自己“开涮”——“我女儿别人看第一眼就会喜欢,不像我要过一段时间才会喜欢上”;与朋友打扑克的时候,他会兴奋地提议“输了钻桌子”……
“很立体,很丰富的一个人。”与开复交往颇多的王肇辉说,“他既有成熟理性的一面,也有孩子气的一面,从不掩饰自己。”
“精力超级充沛。”身边人员这样形容李开复,公司、家庭、学生、学生网都要兼顾,每天分配不同的时段,有时发现他凌晨3点还在线上,发一个邮件向他请教问题,早上7点起床,打开邮箱,已经回复了。白天,他照样容光焕发。
跨国公司(还是微软、google这样很酷的公司)的高层,学贯中西,文理兼融,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不仅智商高,情商也高;不但在本职上成就卓著,而且热心公益事业;不但在跨国公司游刃有余,而且对中国情有独钟;不但追求个人成功,而且追求生活价值;不但拥有美国人的头脑,还有着中国人的心灵;有人称他骨子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他又深谙为人处世之道。这样一个偶像级的人物,怎能不受到处在人生和事业懵懂期的大学生的狂热追捧?
他的开复学生网,巡回演讲前注册人数是5万,半个多月的演讲后,猛升至7万。
下一步,李开复打算将他的学生网交给一个机构独立运作,使学生网离开他也能够运作,成为中国学生交流互助的一个平台。
“中国学生这些年进步非常快,现在符合国际标准的人才比7年前多了20倍。”李开复说,中国学生的进步原因主要来自互联网——美国大学开放,世界一流的教材,答案都放在网上。中国学生的思维方式有提升,但创新意识较美国学生还差得远,与人相处的能力、情商等等的差距就更大了。
2005年11月的一天,李开复在几位工作人员陪同下到京郊某小区看房,他已决定举家迁到北京。
页面更新:2024-02-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欧洲杯线上买球的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欧洲杯线上买球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欧洲杯线上买球-2024欧洲杯投注官网